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资讯 > 汽车资讯

吉利大手笔收购宝腾汽车 进军东南亚市场「吉利收购戴姆勒集团」

2023-03-13 23:58:04 来源:搜狐

简介:6月23日,吉利并购宝腾49.9%股权正式签约现场,马来西亚元首如约而至,全场起立,国歌奏响,并进行祷告,这一切只为马来西亚的民族汽车品牌——宝腾汽车。浓重的仪

6月23日,吉利并购宝腾49.9%股权正式签约现场,马来西亚元首如约而至,全场起立,国歌奏响,并进行祷告,这一切只为马来西亚的民族汽车品牌——宝腾汽车。

浓重的仪式感之后,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宝腾是马来西亚的国宝,是马来西亚工业精神的象征,莲花跑车是汽车界公认的技术实力派。吉利将积极推动宝腾与莲花的复兴,第一个任务是,实现扭亏为盈。”

当天,备受关注的交易价格随后水落石出。吉利收购宝腾49.9%股份花费4.63亿马来西亚林吉特(约合7.39亿人民币),其中包括1.73亿的现金,及估值2.9亿的博越平台和技术导入。吉利收购莲花51%的股份花费5000万英镑(约合4.3亿人民币)。当然,这笔花费恐怕只是吉利的初步投资。

宝腾汽车高管当天则表示,吉利汽车是宝腾从十多家竞争对手中进行的慎重选择,吉利是宝腾的战略合作伙伴。“有了吉利强大的研发能力,宝腾将重获新生。”

实际上,吉利与宝腾的接触始于5年前,真正进入实质性谈判是3年前,直到最近三个月才出现逆转,在众多的竞标者中,最后留下的两个对手是吉利和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以下简称PSA)。

那么,吉利最终如何战胜PSA?为何这次与全部收购沃尔沃不同,吉利仅并购宝腾49.9%股权?吉利宝腾未来如何管理以及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更为重要的是,在拥有了宝腾和莲花之后,再加上领克、沃尔沃、吉利、伦敦出租车,吉利如何平衡众多的品牌?吉利的国际化战略又将如何深入?

“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规模超过200万辆是最基本的,而没有内部竞争的多品牌战略也是符合商业逻辑的、是必需的;收购宝腾部分股权不是为了获得技术与品牌,而是为了有效快速地打开东盟市场,而全资收购宝腾未必有助于实现顺利进入东盟。”25日,一位熟悉吉利汽车的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宝腾如何扭亏?

实际上,吉利没有拿下宝腾超过50%的股份,保全了马来西亚人的民族品牌情结,对于贴牌宝腾的博越快速进入马来西亚市场是十分有利的,博越能否一炮而红也是宝腾能否实现盈利的关键。

按照既定计划,吉利旗下SUV车型——博越技术和平台作价2.9亿,首先进入马来西亚市场。目前来看,博越一炮而红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仔细研究马来西亚市场就可以发现,马来西亚市场正在经历如同中国市场一样的SUV热潮。

“吉利对马来西亚市场进行了非常认真的研究,形成了一个60多页的报告,排除了各种可能性,最终选择先把博越拿到宝腾。”一位熟悉谈判情况的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不仅如此,吉利收购宝腾49.9%的股份是明智的。“这个0.1%的差距,让马来西亚人安心,保留了他们的面子和民族尊严。这就是中国人会做人会做生意,到处给人留颜面。”一位宝腾马来西亚华人员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吉利最终战胜PSA,恐怕也与后者希望掌握对宝腾的绝对控制权有一定关系。此外,中国人文化上和马来西亚比较容易匹配,当然还有就是吉利的产品性价比高,中国采购供应链会比欧洲供应链有价格优势。

当然,在这次并购宝腾的问题上,沃尔沃的背书同样给了吉利很大帮助。“如果吉利借用宝腾品牌打开马来西亚市场,成功几率很高。不过必须借用沃尔沃的技术和品牌效应,因为马来西亚以前是英国殖民地,人们心里总认为欧洲车质量和技术含量高。” 上述宝腾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东盟的机会

宝腾汽车于1983年由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创建,堪称马来西亚的国民汽车品牌,并于1996年的鼎盛时期全资收购了英国莲花汽车。不过近年来,宝腾的产品品质有所下降,目前其在马来西亚拥有两家工厂,合计年产能只有40万辆。

早在2007年,就有许多国外车企希望收购宝腾汽车并控股,但遭到马来西亚政府拒绝。去年,宝腾获得了15亿林吉特(约合3.382亿美元)的政府救助金,力图实现扭亏为盈并寻找国外的伙伴。

目前,吉利和宝腾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丰田大发的控股51%的公司——马来西亚二汽Perodua。

“东盟基本都是日本车的天下,要是这次吉利宝腾在东盟市场能够做到像之前韩国车的成绩 就可以和日系车、韩系车三分天下了。”

前几年韩系车现代和起亚在马来西亚和东盟市场给了日系车很大的压力,销量直逼日本车,但是近年来韩系车推出新产品的速度慢了,而且关键零部件和维修成本太高,导致二手价格偏低,直接影响了新车销量。

相反,日系车的零部件成本都很便宜,而且二手价格保值。欧系车的中低档车在东南亚不行,路上大众等欧系车几乎很少看到,有的都是高档车如宝马和奔驰,连奥迪也很少。

另一方面,中国车在东南亚还没有打开市场,这正是吉利的机会。“如果是中国品牌,马来西亚人反而担心质量。因为之前进来的中国车质量不高,奇瑞QQ和金杯,搞坏了中国车的品牌。”上述宝腾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3日当天,李书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强调,“吉利获得的是一个进入东盟市场的市场机遇,未来吉利品牌可以是大众,而宝腾可以扮演斯柯达品牌的角色。”

显然,吉利距离国际级汽车的目标又进一步,吉利的全球化战略也更加深入。李书福的底气在于,在并购沃尔沃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吉利已经今非昔比,全球化采购成本大幅度的降低,核心技术成功导入、新产品层出不穷都让吉利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据了解,吉利收购宝腾后,将借助宝腾的影响力进军东南亚市场,同时,吉利还将在收购宝腾后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并在全球市场重塑其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宝腾在马来西亚、英国、印度及澳大利亚等市场的销量。

而宝腾将成为吉利全球右舵车市场的开拓者,宝腾的供应商有机会进入吉利的全球采购系统,宝腾也有机会组装沃尔沃汽车。

管理的挑战

宝腾到底对马来西亚有多重要?一组数字可以说明问题。宝腾有直接员工10万人,间接员工如经销商、供应商等员工和家属10万人,每年缴税上亿,带动马来西亚汽车产业和零部件的收入上百亿。

关键是,其中99%都是马来人。每人手中一票投票,今年或最晚明年就是选举投票年。政府必须确保这家公司继续营运下去,而且独立营运不再依靠政府。

实际上,在马来西亚内部,反对吉利并购的声音并不在少数,一方面他们认为宝腾的价值被贱卖,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吉利此次收购醉翁之意不在酒,要的不是宝腾,而是莲花。

不过,大部分宝腾员工看好吉利进入。“吉利收购宝腾可以带来更多有利双方的发展,而大部分马来西亚华人也都看好这个收购,如果成功把宝腾扭转为盈利,华人社会地位也会提升。”宝腾内部人士表示。

不可否认,吉利并购宝腾挑战和风险也很大。吉利收购宝腾49.9%的股份,实际上是一个“大逆转”的结果,因为此前的对手太多,超过十个,宝腾一度也在这样的谈判中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宝腾走到今天,与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战略布局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一个合作伙伴,对吉利未来的管理是一个挑战。

“宝腾过去十年,基本上没有对莲花进行有效管理,这也是宝腾的软肋,因此必须由吉利委任专业团队配合本来的熟练员工来改革。”上述熟悉谈判情况的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十几年来,宝腾最大的教训就是,少牵涉政治,专心干好开发新车,把握好质量和成本。“我在宝腾2015年,换了四次股东和管理层,几乎每4-5年换一次。2006年一次,2008年一次 ,2012年一次,现在2017年再来一次。一直换股东和管理层,之前定下来的战略和计划能够有效执行吗?”上述宝腾内部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值得庆幸的是,与收购沃尔沃之后的角色不同,吉利这次充当的不仅仅是投资者的角色,而是实实在在的管理者。“宝腾非常了解自己的弱项,未来将剥离非汽车业务,而吉利将任命核心管理层。”上述人士最后表示。(编辑 周开平)

很赞哦!

随机图文